索朗次旦:从农奴后代到边防警官 诠释喜马拉雅卫士忠诚
2014-03-28 22:01
 

  新华网拉萨3月28日电(记者张京品)时常奔波在漫长的边境线上,索朗次旦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十八军和农奴的后代。从红色家庭的熏陶,到军事院校的教育,再到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的一名警官,索朗次旦牢记三句话,继承军人家风,诠释着喜马拉雅卫士的忠诚。

      索朗次旦童年最美好的回忆,是爷爷讲十八军进藏的故事。

      索朗次旦的爷爷是山东人,十六岁就参加解放军,从挺进大别山到解放大西南,再到解放西藏,没落下一场战斗。

      “爷爷最难忘的就是进军西藏,他总是说,来到西藏,看见藏族同胞翻身解放了,心里高兴得不得了,爬雪山的艰苦就忘得一干二净。”索朗次旦回忆起爷爷那些讲不完的故事,泪光点点。

      经常带索朗次旦逛罗布林卡的奶奶总是说:“我们现在可真幸福啊,这里过去可是三大领主吃喝玩乐的地方,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,现在它可是人民的了。”

      索朗次旦的奶奶卓玛老人,解放前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农奴,五岁就去给领主家带孩子、放牛,直到解放军进了西藏,共产党废除了那个吃人的制度。

      索朗次旦说,回忆起旧西藏的奶奶总是忧伤、愤怒,被领主家的狗咬伤而没钱医治病亡的母亲让奶奶泪水盈眶;奶奶最难忘的是,翻身解放时被选派学习文化知识,成为西藏第一批女司法干部,并找到一名帮助他们翻身解放的“金珠玛米”托付终身幸福。

      旧社会的苦、新社会的甜,让索朗次旦立志要用青春和知识为雪域高原贡献力量。

      2005年的夏天。在西藏奉献了一辈子的爷爷,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。高考结束,索朗次旦来到爷爷身旁。

      “爷爷,我报考的是武警学院,我相信我能考上。”听完索朗次旦的汇报,爷爷古铜色的脸上流露出欣慰和骄傲。

      “记住你是十八军和农奴的后代。”爷爷临终前给索朗次旦留下了这样一句话,告诉他要牢记军人的好作风。

      2009年,索朗次旦从武警学院边防系毕业,被分到了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,虽然离拉萨近,却离自己心中的战斗岗位——边境一线很远。

      2012年,索朗次旦响应号召,成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涅如麦乡都督村驻村工作队队员。

      “到基层去,就是要努力让群众的生活变样”。为调研协调落实“短平快”项目,争取“兴边富民”项目,索朗次旦坐着拖拉机、马车,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县里、乡里,作战靴也磨了个大洞;为让都督村党支部、村民委员会干部发挥作用,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,索朗次旦夜晚点着羊油灯钻研党务知识,只为给全村的党员上一堂课。

      “给群众把好事办实了,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,才能真心拥护党和人民军队,边境才能安宁,边防才能巩固。”这是驻村工作队队员索朗次旦的想法。

      一年驻村工作结束了,索朗次旦瘦了近20斤,脸膛又黑又红,他把一年来自己的驻村补助近两万块钱全留给了村里。走的那天,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,穿着节日的盛装、捧着洁白的哈达,欢送真心实意帮助群众的子弟兵。

      “索次,高低也得把补助留点啊,怎么都捐了。”回拉萨的车上,战友不解地问。索次回答:“这是我对爷爷奶奶的承诺,我也要做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。”

      今年藏历期间,奶奶带着他又去了烈士陵园,在爷爷墓前,老太太语重心长地对索朗次旦说:“守好边防,建设西藏,你重任在肩。”

      作为十八军和农奴后代,索朗次旦接过旗帜,在祖辈的嘱托中,肩负着看好祖国大门的使命,在坚忍中演绎着家国情怀。